一、措施情况

福建日用陶瓷出口量始终位列全国前二,现有生产企业3000余家,拥有全球唯一的“世界陶瓷之都”——德化日用陶瓷主产地,是全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形成了以美国和欧盟为主、市场遍布全球的产业出口格局。正因如此,陶瓷产业一度成为欧盟通报的重灾区。


2005年,欧盟对《关于与食品接触的陶瓷制品性能标准与合格声明》进行修订,将铅和镉溶出限量检测标准要求分别提高20倍和15倍;2012年,欧盟再次发布修改提案,拟再次将食品接触陶瓷产品的铅和镉溶出限量检测标准大幅提高400倍和70倍,并拟制定陶瓷边沿新标准。


二、壁垒分析

欧盟第一次发布指令时,福建省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与应对工作尚不完善,未建立政用产学研联合应对机制,绝大多数出口企业未能在指令提案阶段做好事前应对,加之福建中小微企业占比超过95%,产业技术改造难以短期完成,导致原本年年递增的输欧出口量在该指令实施的2007年不增反跌,出口额同比下降3.28%。


2012年欧盟再次发布修改提案,福建省WTO/TBT通报咨询中心研判,造成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将影响日用陶瓷研发、生产、检验、认证各环节,阻碍福建80%以上产品输欧


三、应对举措

福建省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工作十余年中在“战术”上逐步由“事后应对”向“事中应对”,甚至“事前应对”转变;在“战略”上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防御”,甚至“主动进攻”转型。因此,欧盟2012年发布的修改提案,在我们持续不断的努力下,相关法规至今未发布。


一是合理运用WTO规则,发出“信号弹”。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吸取2005年教训,第一时间借助省陶瓷行业协会、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等预警点向出口企业直接发布预警信息,联合政用产学研开展专项应对研究。为充分保护陶瓷出口企业利益,福建TBT中心将该案件作为“特别贸易关注”提交总局,同时,协助省商务厅将该案件应对需求提交商务部,通过双重路径对该法规草案合理性提出质疑,建议欧盟澄清、修改并推迟实施。


二是开展应对总结与效果评价,提供“指南针”。2014年开展《福建省陶瓷产业国际贸易摩擦与壁垒及应对效果评价研究》,总结相关案件应对经验与教训,开展应对效果评价,完善应对流程,结合问卷调查、专项调研等结果提出了建立预警与应对快速反应机制、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应对能力、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等多项应对建议,为福建省陶瓷产业找准改进方向。


三是建立“一站式”综合性服务模式,完善“防御体”。2015年上线“福建省技术性贸易措施快速响应与服务中心”平台,2021年开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技术性贸易措施服务平台”,建立了集信息发布、公共交流与专家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点对点”向日用陶瓷企业和行业商协会自动推送“ISO 5644《陶瓷餐具规范和试验方法》研制进展”等信息近300条次,解决了案件应对过程中“咨询不顺畅”“响应缺速度”和“互动不充分”等问题。


四是培养企业应对意识与能力,提升“战力值”。2017年与省商务厅联合编印《福建省陶瓷行业贸易摩擦与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指南》,通过全省应对培训、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与应对专题研讨、进企业开展精准服务等方式,为近200家陶瓷企业详细解析技术性贸易措施事前、事中及事后应对工作内容与要点。利用“福建省标准信息服务平台”推送陶瓷标准相关邮件1600余封;2013年至2022年福建日用陶瓷企事业单位制修订标准数量增长9.3倍;2023年组建福建省日用与工艺美术陶瓷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进一步完善政用产学研联合应对机制;编制《福建省日用与工艺美术陶瓷产业标准体系》,研制《日用陶瓷生产企业循环利用评估导则》等关键标准,充分发挥产业聚集区“技术+标准化”优势,全面提升全省陶瓷企业应对技术贸易壁垒能力。


四、工作成效

在持续了近二十年的欧盟案件应对过程中,福建省建立了可防范潜在风险的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与应对快速反应机制,建立了“联合行业协会、服务福建企业”的精细化服务模式,助力日用陶瓷产业实施标准化战略,进而推进了整个产业外贸出口的高质量发展。据统计,2012年到2023年,福建日用陶瓷产品对欧出口额从12.65亿元增长至18.75亿元,出口企业从651家增至1004家,全球出口额则从44.45亿元增至110.45亿元,出口企业从1127家增至2448家,翻了一倍。


上述案例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说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基于原有的经济与产业优势,以及百余年累计的标准化比较优势,他们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数量、严格程度、达标难度堪称世界之最。而我们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很多产业通过不断地努力,从最初的“跟跑”“陪跑”,到现在部分领域的“并跑”,未来也必将要跃升成“领跑”和“主导者”;我们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相关工作锚定目标,久久为功,伴随产业的发展自身也在成长壮大,未来也必将要充分利用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积极作用“为我所用”,推动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塑造区域的竞争新优势,形成我们自身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攻防体系”,最终获取主导国际贸易的话语权。